【貝羅尼科研資訊】新生兒腦病或有新療法
近日,四川省干細胞庫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與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在荷蘭《行為大腦研究》雜志上聯合發表論文。相關研究顯示,在缺氧缺血損傷的大鼠模型中,移植臍帶血單個核細胞(CB-MNCs)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s)可促進大鼠空間記憶的恢復,減少細胞凋亡,減少星形膠質細胞的數量。研究指出,這或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治療的良好替代療法。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一種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神經系統疾病,大約每1000名足月新生兒中就有1.5名患有該病。目前,該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是癥狀支持療法,如通過低溫治療改善中重度HIE早產兒的病情,但不能修復患兒受損的腦神經,也不能促進神經再生。

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的潛力,在組織修復再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來源于臍帶等組織的間充質干細胞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較高的增殖潛能、自我更新以及顯著的免疫調節特性,已被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既往臨床前研究證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和臍帶血單個核細胞均可改善缺氧缺血后的癥狀,但還沒有證明哪種細胞類型具有更好的療效。

研究人員將PKH26標記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和臍帶血單個核細胞,移植到缺氧缺血誘導的腦損傷新生大鼠體內。通過TUNEL標記,評估大腦中的凋亡細胞數量,分別用髓鞘堿性蛋白和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免疫組化方法研究了髓鞘再生和膠質增生,并采用莫里斯水迷宮檢測動物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研究發現,缺氧缺血后移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或臍帶血單個核細胞可減少星形膠質細胞增生,防止紋狀體神經元丟失,并顯著改善28天恢復期后的大腦功能。此外,用臍帶血單個核細胞治療可增加成熟少突膠質細胞的比例,促進髓鞘再生。四川省干細胞庫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超博士認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損傷后給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或臍帶血單個核細胞可顯著改善大腦功能,促進神經行為學恢復。
來源:健康報網